说到机器人,不能不提的是德国库卡(KUKA)公司。这家成立1898年的百年老企业,自1972年生产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77年开始系列化生产各种用途的机器人,至今已经生产并在世界各地交付使用了超过7万台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2000年9月,库卡落户中国,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了库卡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2005年1月,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在上海青浦成立库卡柔性系统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作为库卡中国销售经理的龚学培,其实更是一个工程师,是一个与机器人有着不解之缘工程师。上大学时,龚学培选择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就是想以后从事电机控制和自动控制方面的工作。毕业前找工作面试时,有一家日资企业问他愿不愿意从事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工作,他马上答应了。这一做就是六年多。期间他参与或负责筹建了十几条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接触了多家知名品牌的机器人。与库卡的缘分是在一次筹建新的生产线前的考察中,在参观上海大众汽车生产线时,看到数以百计的库卡机器人以那样的精度,那样的速度,进行着焊接、搬运、涂胶……龚学培惊呆了。他当即决定,下一条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非库卡莫属。后来,龚学培成为了库卡中国公司的一员,如今,他已在库卡工作超过了4年。
记者:装卸、搬运、堆垛码垛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在整个工厂自动化系统中,无论是装卸、搬运,还是堆垛码垛,其发生的频率都很高,在物流总费用中占很重的份量。据悉,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过程中装卸搬运费用大约占成本的20%~30%,甚至更多。因此,大家一直在寻求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搬运技术和装备。柔性化和智能化物流搬运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它已经成为工厂自动化的宠儿。在工厂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机器人具体能发挥哪些重要的作用?
龚学培:机器人活跃在工厂自动化系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生产加工系统、物流系统,还是制造执行系统都可以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它不仅在冲压、焊接等生产过程中大显身手,而且在物料搬运过程中也是一员干将。因为,机器人是一个高度智能的设备,您可以给他装上一个简单的抓手或真空吸盘,也可以配置多功能抓手或各种智能检测设备和视觉系统,这样它可以替代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用专机或人工的环节,如上下料、拆码垛、分拣、检测、装配,或各种特殊处理。
记者:库卡在中国设立大型制造工厂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库卡把生产线搬到中国,工程设计和高技术方案是否也移到了中国?
龚学培:众所周知,库卡最知名的是其在汽车行业的自动流水线,其在奔驰、大众、宝马、福特等大型汽车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占有率高达95%甚至98%以上。并且创造了机器人行业的众多第一:第一台取消并连杆,摆脱平行四边形局限的单连接机器人,第一台采用PC 控制WINDOWS界面的机器人,第一台工作半径达3.5米的机器人……库卡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技术创新足可以写上几大张纸。
近几年,中国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很快,汽车制造技术也大幅提升,所以机器人的需求每年都在提升。在中国这个把成本作为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的市场上,如何发展自己很重要。当然,降低成本是我们在中国设立大型制造工厂的重要原因。
库卡在中国的业务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长安汽车的中国第一条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曾经是中国汽车业的可圈可点的亮点。东风卡车的焊接机器人,至今都快15年了,她们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可见其耐用性和可靠性。随着业务的发展,中国使用的库卡机器人的数量迅猛增长。所以,在2000年和2005年,库卡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上海青浦分别成立了库卡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和库卡柔性系统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全面操作在中国的业务。库卡一度在汽车业被称为机器人行业的劳斯莱斯,其实库卡真正贵的不是机器人,而是其非标设计的高科技流水线。机器人生产和生产线制造是库卡的两项主营业务。目前,库卡把从3公斤到500公斤的所有标准机器人仍旧100%在德国生产,保证其技术优势和可靠性,同时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使其价格也很有竞争力。而把在德国相对成本偏高的流水线的工程设计和制造安装移到了中国,这就是我们在青浦设立工厂并成立工程部、设计部、安装部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利用德国的技术平台,将一流的技术方案引进中国,但却是本地化的价格。当然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我们将全面地与国内集成商合作,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系统合作伙伴,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