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 正文
传统制造强区转型智能制造先锋
发布时间:2012-02-23    
摘要:顺德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支柱产业,强化家电、家具和机械装备行业在产业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顺德制造”走向“顺德智造”。

  今日(16日)上午,佛山市顺德区隆重召开转型升级大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将在会上宣布批复同意顺德区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首个也是唯一的智能制造试点。
  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典型代表,顺德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经济辉煌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多方挑战。对此,顺德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支柱产业,强化家电、家具和机械装备行业在产业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顺德制造”走向“顺德智造”。
  工信部则希望,顺德通过推动基础制造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和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积极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智能装备生产制造和示范应用的企业典型,形成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区域特色模式。


  1
  发展顺德智造续写产业辉煌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顺德长期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的培育,形成了以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为主的独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顺德制造”享誉海内外。上周刚刚召开的顺德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透露,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大关,预计达到2263.9亿元,同比增长12.4%;工业总产值则接近6000亿元,达5965.1亿元,增长14.7%。
  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受全球经济格局大调整影响,顺德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正在进一步凸显,从经济发展空间看,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根深蒂固,顺德土地指标的严重缺乏与土地开发强度达到48%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现有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待提高;从用工情况看,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缩小,珠三角对内地产业工人的吸引力相对下降,顺德传统制造业用工难、用工成本上涨问题十分突出;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大量中小企业生产设备老化,更新投资不足,自动化程度低,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原来依靠规模扩张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顺德区经济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种背景下,顺德该如何延续已有的经济辉煌?顺德区十二届党代会给出了一个新的路径:牢固树立“顺德智造”理念,通过“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致力打造智能制造试验区,以科技助推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发展从“以量取胜”向“质、量并举”、“以智取胜”转变,从依靠劳力向依靠智力支撑转变,使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相辅相成。
  2
  成为国家试点探索工业升级区域模式
  顺德产业的发展表明,信息化与工业化已经到了相互渗透、不能分离的阶段,离开了信息化,顺德的工业化就无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大做强,同样,离开工业化,信息化也很难持续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继续往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进,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顺德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早在1990年就成立了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区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区财政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年均超过5000万元,约占区财政科技经费的25%。2009年,顺德更被批准成为国家首个县区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去年,顺德启动“百家企业智能制造工程”,提出从财政、金融、人才培养、税收优惠、专家咨询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树立顺德智能制造的企业“标杆”。
  在政府的有力带动下,顺德区传统制造业逐步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柔性化,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制造向自动化制造转变。新宝电器是国内小家电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BI、ERP、PLM、MES等软件系统,将先进仿真系统、自动化数控加工中心、自主开发数字化检测平台和100余条新型推板全自动生产线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全数字化产品设计与零部件生产自动化应用结合。“我们现在所有的研发都引入了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原来一个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八个月到一年时间,现在只需五六个月就能完成了,周期的缩短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市场先机。”新宝电器有关负责人说。
  “企业通过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平台,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顺德区经济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如美的集团在全球率先推出进入商用的物联网洗衣机和世界首台Q-HAP太阳能空调,康宝电器建立了智能家居展厅,可以让客户体验智能家电与家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陶瓷机械、锻压机械和塑料机械装备已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精密化方向发展,从以往的单机操作、单功位、低速、安全性能较差向成套数控、多功能、全自动转变。
  基于顺德强大的产业基础,以及政府和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高度重视,工信部批复同意顺德开展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探索智能制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区域特色模式。
  3
  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珠三角智造中心
  顺应制造业的转型潮流,顺德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重塑创新环境,在去年1月启动“中国南方智谷”建设,提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业核心层,即2.5产业,全力培育“智力阶层”,发展“智造产业”,汇聚“智向资本”,打造“智慧城市”。
  按照规划,南方智谷将立足顺德,辐射华南地区,力争引进300名领军型科学家或创新团队、3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出10家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成为全球新一代科技园、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珠三角智造中心,实现“顺德制造”向“顺德智造”转变。
  三个月之后,作为南方智谷的重要特色园区,全省首个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落户顺德乐从,该基地计划在3-5年引进海内外300余家物联网核心技术企业,重点在产业园区内引进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产业链关键项目,争取形成超过300亿元的产值,依托该基地的建设,顺德将努力实现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泛在网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工业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智能制造领域中广泛应用,成为智能制造的先锋。
  随着产业环境的不断改善,顺德OLED产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精密智能装备制造等基地相继入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AMOLED、玻璃基板项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彩虹南方研究院相继落户顺德,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进驻,顺德正在加速形成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家电、工业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群。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顺德区重点企业基本实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初步形成以智能产品、智能企业、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产业、智能园区、智能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制造体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制造对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成为顺德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具体目标:
  ——顺德家电和家具产品的智能化比例快速增大。到2015年,智能家电产品产值占家电行业总产值的70%以上,智能家具产品产值占家具行业总产值的30%以上。
  ——顺德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自动化率达到6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培育20家全国知名的智能装备生产企业。
  ——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有机协同作用和比例明显提高,有效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
  ——培育10个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覆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产业链协同等领域。
  ——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作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顺德企业的应用比例显著提高。顺德成为全国十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之一。
  ——创建两个具有高效配套服务能力、高端协同整合能力的智能园区。
  ■实施路径
  从生产到服务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行业
  顺德4年内形成6大智能制造体系
  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顺德区已经出台了《顺德区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家电、机械装备等顺德八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行业,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领域,以重点骨干企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为实施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到2015年,顺德将初步形成以智能产品、智能企业、智能装备、智能产业、智能园区、智能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制造体系,推动顺德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打造数字工厂建设“智能企业
  据介绍,通过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顺德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区内企业普遍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意识。全区80%以上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决策支持等环节应用信息技术,产品研发设计平台逐步转向三维网络化协同设计,一些大型企业形成了逆向工程和新产品快速还原能力,实现了开发设计制造的一体化,在多方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集成应用。
  如顺特电气利用先进的研发设计手段实现了异地协同设计、制造、企业管理,并可进行同步加工生产。该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减少到45天左右,订单生产周期由原来7-15天缩短到3-7天,该公司生产的干式变压器产量连续17年在国内同行处于领先地位,居亚洲第一,跻身全球前三名。
  对此,《方案》提出,以家电、机械装备、家具行业为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智能化,研制智能产品,建设智能企业,以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在这个过程中,顺德将重点推广先进过程控制、现场总线、工业机器人、制造执行系统(MES)、网络协同制造等技术,顺德骨干企业普遍实现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同时,该区也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进料设备、加工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协作,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此外,顺德还将重点推进家电、机械装备等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应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协作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并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B2B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企业采购和销售环节的电子化率,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
  发展智能装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根据方案,顺德将以精密机械、陶瓷机械、木工机械、注塑机械、橡胶机械、玻璃机械、交通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培育一批智能装备生产企业,推动顺德智能装备产业向高速化、精密化、数控化、成套化、大型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建陶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科达机电在单机产品和整线综合自动化技术相关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实现数字化工厂,无图纸操作。同时该企业还联合开发了电子配料DCS系统、烧成窑炉DCS系统,并运用西门子Profibus现场总线和TeleService对全自动液压压砖机进行远程监控与维护。而木工机械企业威德力也与中科院顺德育成中心联合开发了“木工智能曲线锯床”、“集成材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集成精密制造技术及相关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监控,诊断和修正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并且能为生产提供最优化的方案。“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顺德区经促进有关负责人说。
  建设公共研发平台提供“智能服务”
  建设智能制造体系,离不开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对此,方案提出,将重点支持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业链协同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目前,顺德已建成顺德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华南家具设计研究院、家具研究开发院、太阳能研究院、云计算中心、广东华南物联网研究院等多个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未来该区还将支持中大、华南理工、广工、西安交大、武汉理工、北航以及中科院计算所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顺德企业提供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服务。
  在此基础上,顺德将推动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德园、顺德科技工业园、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顺德创意产业园等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园区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顺德区经济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还将围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撑作用,推进顺德OLED、物联网、精密智能制造三大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