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 > 正文
新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布时间:2015-03-03     作者:《工厂工程中文版》主编
摘要:近些年来,制造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工业4.0”这样的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普及。在这种趋势面前,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判断:在今后的新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机器和系统将代替人类,甚至将一家工厂和车间里的人工岗位全部代替。

 近些年来,制造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工业4.0”这样的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普及。在这种趋势面前,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判断:在今后的新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机器和系统将代替人类,甚至将一家工厂和车间里的人工岗位全部代替。
  其实,在之前富士康传出要大举投资工业机器人并代替其人工岗位时,业界就产生过类似的讨论。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由于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机器人彻底取代人工的日程已经不再遥远。但是我们也看到,直到今天,富士康仍然声明要在中国市场扩招工人。这也许能够从一个侧面表明,前面描述的这种愿景,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顺理成章。
  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工业机器人和其他一些先进的系统与工具,的确能够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局部替代人工或是降低原有人工岗位的劳动强度,以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善产品质量,但至少在目前,这些系统和工具还远远谈不上彻底取代人工。
  比如,在预防性维护和智能仪表还不普及的时代,设备维护人员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不必要的设备巡检。而对重要设备采取预防性维护策略或采用智能仪表等,则可以基于设备的状态参数变化趋势或经验数据,更加合理地规划维护维修工作,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但是这并非要完全代替设备维护人员的岗位,而只是让设备维护人员利用有限的精力去进行更加精准、必要的工作而已。
  事实上,在当前一些工业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中,不但没有丝毫“排斥”人类工作人员的意思,反而还越来越关注人类在工业生产系统中的感受和体验。
  在这方面,应用于过程行业的控制系统纷纷加强报警管理功能的趋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前,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常常要面对大量的报警信号,却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判断这些报警信号的重要性和关键程度,使得他们在问题的处理上很难找到重点;而且过多的报警会使工作人员产生疲劳感,久而久之对于报警信号的敏感度也会下降。
  面对这样的问题,技术人员意识到:人是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提供给人作为参考的报警信号无法被人很好地接受和处理,那么它们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加强的报警管理功能会从工作人员的角度和需求出发,使最需要受到关注的报警信号及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屏蔽掉很多次级的或重复出现的无效报警。在这个例子中,出发点是改善工作人员的体验,而最终解决的是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也开始注重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在美国一些汽车生产线上,一种自动导引小车正在成为整车组装工序中的利器,而这种自动小车的一个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把面临组装的零部件提升到最符合组装工人人体工程学的高度和位置。更小的例子是触摸屏、工业开关、起重设备无线遥控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机交互设备,人体工程学也正在成为这些设备的一个显著的竞争优势。
  甚至在“工业4.0”理念里,注重人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有很多体现。比如,“工业4.0”就非常注重“人机协同”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地谈“机取代人”。“工业4.0”理念的共同提出者之一更是谈到,在未来的工业活动中,人的作用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加重要了,因为他们的位置将从劳动密集型岗位,更多地转移到参与决策管理或高级技术工作的岗位中去,而这也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由此可见,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新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