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 正文
从汽车到机器人 “精益制造CEO”丰田能否复制量产神话?
发布时间:2016-07-20     作者:www.planteng.cn
摘要:之前丰田研究院收购波士顿动力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丰田是想在无人驾驶上狠下功夫。然而看现在的状况,大狗机器人的技术单单用在无人驾驶上似乎还不够物尽其用,丰田想要像量产汽车那样量产机器人了......

 之前丰田研究院收购波士顿动力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丰田是想在无人驾驶上狠下功夫。然而看现在的状况,大狗机器人的技术单单用在无人驾驶上似乎还不够物尽其用,丰田想要像量产汽车那样量产机器人了......
  既然说到了机器人,不得不说,最近机器人真的挺忙的,比如惊动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美的库卡收购案,还有格力和ABB联姻案等等。
  既然这么多巨头都看好机器人,那么我们不如来看看造车的丰田和造家电的国企在布局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家电巨头们其实巨头疼
  对于海尔美的格力而言,转身拥抱机器人领域实属无奈之举。
  在家电整个低迷的大环境下,即使龙头企业也难免冲击。年初白电巨头们陆续亮出不太漂亮的成绩单后,不得不望向新的领域寻找变革契机。
  于是美的、格力、海尔等对机器人应用展现出极大的热情,频频联手国际机器人巨头合资设立公司,逐步推广机器人在生产线中应用,甚至布局机器人方案输出。
  不通则变的道理是没错的,可是巨头们集体押宝机器人的现象是机器人大火的偶然还是家电智能化的必然?这似乎可以从各自的机器人布局中窥得一二。


  这一轮的机器人布局玩的最高的是美的无疑。
  虽然格力有劳模董明珠站台代言,又与ABB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大大小小发布会上频秀自己在自动化装备及机器人领域的建树,还端出“格力作为精品企业,所需高端设备基本是从国外进口,我心有不甘”的民族情怀,但是......
  当美的接二连三地重磅甩出与日本巨头安川电机达成战略合作进军高大上机器人的领域、斥资超5000万参股国内机器人公司埃夫特,又以30%溢价收购德国库卡股份等大动作,相比之下格力的气焰显得就微弱了许多。
  至此,国际公认的机器人产业四大家族:日本的发那科、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几乎无一逃得过中国家电的魔爪…下一个发那科,准备一下啊~
  机器人本身是一个朝阳产业,且家电产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白电行业放缓的背景下,不失为是企业值得培育的一个新增长点。而从培育到开花结果,业内认为并不需要太长周期,“预计未来三年,机器人相关业务将为家电营收和利润做出实质性贡献。”
  除了机器人产品外,利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正成为新工业红利。
  家电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标准化和高精度要求使得机器换人成为大势所趋。海尔美的格力莫不从中受益。然而,巨头们渗入机器人领域不单是机器换人的诉求,而是对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积极响应。
  差异化竞争:丰田剑走偏锋
  虽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很被看好,又逢赶上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国家《中国制造2025》政策力推,但机器人下凡的首站还是要接地气。
  丰田欲借自己在汽车行业打下的江山来奠基机器人战略,完全是主动出击。


  从机器人到人的过渡一直是机器人制造商努力赋予其人格化的过程,这一思路的先驱践行者便是人类支持机器(humansupportingrobot),尤其是针对老弱病残群体的陪护类机器人。
  丰田也是鉴于此种差异化竞争的考虑,才从上述白电巨头的工业机器人思路中剥离出来,选定了陪护类市常
  提到陪护类机器人,自然不能绕过顶着阿里巴巴和软银头衔的pepper机器人。
  它由软银与法国AldebaranRobotics共同开发,由于情感陪护的主打需求,从设计之初便植入大量人工智能基因被称为最“治愈系”的机器人,更有莆一问世便创下19.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6万元)高价几分钟内销售一空的神话。
  Pepper诞生于寂寞,“孤单是人类的基本属性,如果你说你不孤单,显然是在说谎”。
  ——设计者KanameHayashi
  它的设计师KanameHayashi认为,当机器人足够好时,每个家庭可能都会想要一个,毕竟人类是一种害怕孤单的动物。
  家用机器人市场现在尚未打开,但仍有一个巨大的前景可以想象:到2020年,十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将拥有一台机器人。比如大名鼎鼎的Pepper在日本每个月的销量已经达到1000台,并且供不应求。
  显然机器人进入家庭只是时间和成本问题。
  这简直正中丰田下怀!
  精益制造×机器人,开挂的丰田模式
  谈到时间和成本,丰田自然比三大白电巨头有更多的话语权。毕竟精益制造的创始人兼CEO,要把汽车神话复制到量产机器人身上,淌着还是丰田的血。
  丰田的精神财富值得在制造业新业务中“换汤不换药”。
  这里先讲一下“精益制造”也是工业4.0的基础,其精髓之处简而言之就是两点:及时制和自动化。
  JIT:JustIntime,及时制。用一句话描述就是消耗最少的必要资源,以正确的数量,生产和运送正确的零件。在这种模式下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库存,防止过早或者过度生产。大多数公司更倾向用库存来避免潜在的停线风险,而丰田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减少库存“逼迫”对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做及时且有效的反应。当然JIT这一模式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当大的考验,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会有相当大的断线风险。


  Jidoka:Buildinquality,自动化。日语表示为“自働化”字面含义是自动化,日语里表示为“自動化”,而在丰田TPS系统里,特意给“動”字加上了“人”字旁变成了“働”,换句话说,TPS/精益生产渴望生产的过程控制能像“人”一样智能,在第一时间就异常情况下自动关闭。这种自动停机功能可以防止坏件流入下游,防止机器在错误的生产状态下造成损坏,也可以让人更好的在当前错误状态下进行故障分析。当设备能够做到自动分析故障时,就可以将监管机器的“人”真正解放出来,做到对人力成本的节省。
  虽有理论层的精益制造之精髓,但要能真正做到JIT和Jidoka,需要相当深厚的“积累”和牢固的“地基”。
  那么丰田涉足家用机器人的积累和地基在哪里?
  没错,就是来源于曾研发了机器马(翻山越岭负重力更强),机器小狗、机器豹(史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有足机器人)、机器猫、身高1.9米的双足机器人Atlas(可组成机械兵团)、行动敏捷的机器人Petman、弹跳能力高达9.144米的跳蚤机器SandFlea、沼泽机器人RHex、爬墙机器RiSE的逆天机器人公司BostonDynamics波士顿动力!
  这家专精于逆天机器人的波士顿,不仅在机器人制造上独有深造,而且人工智能的探索也为丰田注入新鲜动力。横向来看,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拓展,纵向则是人工智能成果浸入无人驾驶技术。
  2016年1月,丰田研究院正式在硅谷成立,投资10亿美元设立该部分只为攻克汽车的自动驾驶难关,其大部分研发的技术跟汽车有关,但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家用人工智能产品,在收购波士顿公司后,丰田研究院已与机器人部门进行深度融合、人员等交换。
  不妨猜测下,有了波士顿动力和人工智能的助力,丰田也希望打造出满足助老助残市场需求的医疗机器人?
  事实上,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和进军,丰田早为此筹谋已久。
  丰田为尽早实现制造辅助老弱病残日常家庭机器人的愿景,在去年年就与多家研究机构携手,共同成立了推进技术开发的机制——HSR开发联盟”。
  目前,丰田已经展示了一款类似于R2-D2的机器人,它可可帮助老人、患者及残疾人取物和送物,丰田同时还展示了人形娱乐机器人,陪你聊天,弹小曲什么的张嘴就来。
  丰田此时下定决心要进入这个尚未打开的市场,将对这个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毋庸置疑,陪护类机器人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像人一样去理解、表达和陪护,这不仅是类人神经网络的构建,更有深度学习、贴近人性的表达输出考验。其中所需的人工智能技术含量丝毫不亚于AlphaGo大战李世乭,这也是为什么丰田在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后的第一个放出来的大动作选在这个毛坯地。
  而市场早期的陪护类机器人行业,似乎也需要丰田这样一个良心和价格兼备的厂商来推动。丰田是通过精益管理的模式来降低机器人的价格,其技术和理念将会让这个行业受益,而若是一味地追求价格战,则必会对技术革新形成负面阻碍。而丰田若能从精益管理层次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则陪护类机器人离市场爆发也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