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障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1) 认真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掌握以下情况:
①设备的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系统中所采用各种元件的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查阅与设备相关的档案资料, 诸如生产厂家、制造日期、液压件质量状况、调试和验收时的原始记录、使用期间出现过的故障及处理方法等。
2 故障诊断步骤
现场检查
(1) 现场观察。如果设备还能启动运转, 应当亲自启动一下设备, 操纵有关控制部件, 观察故障现象, 查找故障部位, 验证故障是否复现, 同时观察系统压力变化和工作情况, 听听噪声, 检查渗漏等。
(2) 现场调查。向设备的操作者询问设备出现故障的部位和故障现象, 同时还要了解以前出现的故障的排除方法。
归纳分析
将现场检查和观察到的情况, 结合设备操作者提供的情况、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时,一定要把机械、电气、液压三个方面联系在一起考虑, 切不可孤立、单纯地只对液压系统进行考虑。在上述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排除措施, 并组织实施。
(1) 拆卸检查。将确认的故障部位打开进行检查, 拆卸时要注意保持部位的原始状态, 仔细检查有关部位, 不可用脏手乱摸有关部件, 更不能将原来故障部位的污物摸掉, 影响拆卸检查的效果。
(2) 问题处理。对检查出的故障部位, 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 仔细进行认真处理, 切不可进行违章和草率处理。
(3) 效果测试试验。在故障处理完毕后, 重新进行试验与测试, 观察其效果, 并与原来的故障现象进行对比。如果故障已经消除, 就证实了对故障的分析判断与处理是正确的; 如果故障还未消除, 就要对其它怀疑部位进行同样的处理, 直到故障消除。
故障分析判断总结
按照上述步骤将故障排除后, 还需对故障认真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 以便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从而提高处理故障的能力, 也可防止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同时将本次产生的故障现象、部位及排除方法纳入设备的技术档案作为史料记载, 便于日后查阅。
3 故障诊断的方法
简易诊断法 (又称为直接诊断法或主观诊断法 )它是专家及维修人员利用简单的诊断仪器和个人的实践经验对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判别故障产生部位及原因的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简易诊断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看。看液压系统工作的起初现象, 一般有五看。一看速度, 执行机构的速度有无变化; 二看压力, 液压系统各测压点的压力值有多大, 压力有无波动现象; 三看油液, 观察油液是否变质, 油量是否满足要求, 油的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 油液表面是否有泡沫等; 四看泄漏, 液压管路各接头处、阀件管嘴处、液压缸端盖处、液压泵进出油口处是否有渗漏、滴漏和出现油垢现象; 五看振动, 液压缸活塞杆及运动部件工作时有无跳动和爬行现象等。
(2) 听。用听觉来判别液压系统元件或者泵的工作是否正常等, 一般有四听。一听噪声, 听听液压泵和系统噪声是否过大, 液压阀件是否有尖叫声; 二听冲击声, 液压缸活塞是否有冲击缸底的声音; 三听泄漏声, 听油路管道是否有细微而连续不断的声音四听敲打声, 液压泵运转时是否有敲打声。
(3) 摸。用手摸运动部件的温升和工作状况一般有三摸。一摸温度, 用手摸泵体外表、油箱外壁和阀件外壳的温度, 若接触 2 s感到烫手就应查找原因; 二摸振动, 用手摸运动部件和液压管路是否感觉到有无振动, 若有高频振动时, 就应查找原因; 三摸爬行, 当油缸和运动件在慢速移动时, 是否产生爬行, 用手感触爬行程度。
(4) 阅。查阅设备技术档案中的有关故障分析对照本次故障现象是否与历史记载的故障相似, 还是新出的故障, 并查阅交接班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
(5) 问。询问设备操作者, 了解设备平时工作状况, 一般有五问。一问液压系统工作中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 二问液压油什么时候更换过, 滤网有无清洗或更换等; 三问出故障前调压阀 (溢流阀 )、换向阀、流量阀是否调节, 并有哪些不正常现象; 四问故障前对密封元件或液压元件是否更换; 五问过去常出现哪类故障, 是怎样排除的, 哪位修理者对故障真相清楚。对以上所有的客观情况了如指掌后, 就能较好地判断液压系统运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系统压力、工作流量的正确性, 预测出液压系统未来的技术状态, 就能有效地正确诊断液压系统的故障。简易诊断法运用
于液压系统故障调查分析初始阶段, 在分析故障时要根据液压系统故障现象, 灵活运用, 不可教条。总之在对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研究中, 排除与此无关的区域和因素, 逐步把目标缩小到某一个单元或液压元件, 这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