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与环境资源领域--国家863项目部分成果
浏览数:2606
名称: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产业化
领域:能源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联系人:吴忠标
电话:0571-87953088
项目介绍:根据课题合同,总目标是开发出具有代表性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在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35t/h—220t/h)上进行应用的双碱法、氧化镁法、半干半湿法、碱性废物法等3-4项脱硫集成化技术和成套设备,以上技术和设备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等优点;建立20个应用工程实例,实现工程化,推动产业化。本课题覆盖了几种主要脱硫工艺,可满足不同炉型、不同规模、不同煤种及不同地区的要求;初步形成脱硫高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基地。
研究成果包括:(1)优化脱硫成套工艺;(2)实现脱硫工艺设备自动化控制;(3)研制开发脱硫剂制备输送系统,优化消化工艺,实现输送自动化;(4)对脱硫主设备进行结构优化和大型化;(5)脱硫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高效脱硫渣水分离技术和设备,以及脱离石膏资源化技术;(6)脱硫技术集成,工程化示范。
主要技术指标和水平:(1)双碱法:液气比<3,钙硫比<1.2,阻力<1350Pa,脱硫效率>85%,运行费用<800元人民币/吨SO2;(2)氧化镁法:液气比<3,镁硫比<1.2,阻力<1350Pa,脱硫效率>85%,运行费用<800元人民币/吨SO2;(3)半干半湿法:钙硫比<1.5,阻力<600Pa(不含除尘器阻力),脱硫效率>80%,运行费用<800元人民币/吨SO2。(4)碱性废物法:液气比<3.0,阻力<1350Pa,碱性废液的pH<12,脱硫效率>80%,运行费用<600元人民币/吨SO2。
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绝大部分研究内容,产业化过程正在进行。需投资经费:2276万元
预计经济效益:1.5亿元
名称: NADS氨-肥法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领域:能源技术
完成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肖文德
电话:021-64252814
项目介绍:该技术受国家资助:
国家计委、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支持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执行期限1995-1999年,获资助1000万元。
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资助的国家“十五”863项目,期限2002-2004年,获资助500万元。
该技术以氨为脱硫原料,回收锅炉烟气中的SO2,可生产硫铵、磷铵和硫酸多种高附加值的化肥产品,是一个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可资源化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投资小,对于常规火电机组,投资是现有技术的50-70%;
2、能耗低,总电耗是现有技术的50-70%;
3、运行成本低,是现有技术的50%以下。
4、无二次污染,不产生新的废渣、废水和废气;
5、脱硫原料成本低,回收产品的价值大于脱硫原料成本;
6、脱硫原料丰富;
7、回收的副产品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对于大型发电厂或西部的高硫煤发电厂,还产生新的利润。
因此,将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该技术拥有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正在执行863任务,在天津永利电力股份公司的一台260T/h热电锅炉建设工业示范工程,该工程将在2003年底试车。
863项目完成以后,该技术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
我国在“十五”期间计划投资近500亿元用于老的火电厂机组的烟气脱硫工程;
我国“十五”期间,将建设近1.5亿kW的火电机组,预计在烟气脱硫方面的投资400-500亿元。
该技术以市场份额的25%计算,其预计的市场每年可在50亿元以上,利润可在10亿以上。因此,投资于本项目将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名称: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
领域:能源技术
完成单位:北京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能工程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赵旭东
电话:010-82390384,13520501182
项目介绍: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国内对脱硫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针对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以及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迫切需要,本项目提出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在清华大学现有的烟气脱硫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可资源化”和“全程无污染化”,其技术特点为:
大型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工艺软件包、自控技术的研究开发;系统优化、工程试验、工程运行、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提高脱硫效率、脱硫副产物的品质以及硫资源利用率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保证;
大型可资源化烟气脱硫副产物无害化示范点的建立,并将问题反馈到烟气脱硫示范工程运行过程之中,改善工艺条件,完善运行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硫资源利用率的最终目的。
上述两个主要方面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上述技术难题的解决,可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该技术适用于中大型电厂的烟气脱硫工程,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了脱硫副产物用于土壤改良和建筑材料(如水泥添加剂)的研究。目前项目已经申请专利12项,发表文章6篇。
名称:高性能贮氢电极合金及Ni/MH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领域:能源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联系人:雷永泉、陈立新
电话:0571-87951152,87960751
项目介绍:根据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廉价的混合稀土金属作为主要原材料的AB5型混合稀土-镍系贮氢电极合金是我国金属氢化物-镍(Ni/MH)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首选负极材料。本项目通过对AB5型合金A侧混合稀土中La、Ce、Pr、Nd四种稀土元素的成分进行综合优化搭配,并通过对合金B侧成分的精细多元合金化以及合金组织结构和表面特性的优化控制等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资源与技术特色的高性能AB5型混合稀土-镍系贮氢电极合金系列,并进行了中试应用开发。该系列合金具有初始活化快(2次循环活化95%以上)、最大放电容量高(≥320mAh/g)以及循环寿命长(≥500次)等显著特点,综合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该系列合金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需投资经费:1000万元
预计经济效益: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
名称: MW级风力发电机组研制
领域:能源技术
完成单位: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工业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中国的风电市场在持续的发展,2002年新增装机容量67MW,比上年度增加了24%,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473MW。这与我国政府出台的到2005年达到1200MW计划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中国市场上仍然以进口机组为主,但是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成功打破了这种局面,2002年金风公司占据了国内市场30%以上的份额。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目前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发风电的市场逐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些地区规划近年将建设的风电场超过500MW。和以往大多数风电场相比,这些地方的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风资源方面年平均风速相对较低但极限风速高(台风),采用变速恒频技术的MW级机组能很好地克服以往失速型风电机组无法克服的障碍,通过加大风轮直径,提高转化效率,提高年发电量,降低极限载荷等措施,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这些地方的交通建设条件较好,安装运输MW级机组产品将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地区对产品的技术水平会提出更高的要求。MW级风电机组具有单机容量大、单位KW配套费用低、土地占用面积小等优势,在中国将会受到越来越多风电业主的青睐。同时,采用先进的变速恒频直驱技术,将使国产机组的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利用国内制造成本低的优势,为产品不仅在国内能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同时为进入欧美市场鉴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MW级机组在国内外市场预期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名称: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
领域:能源技术
完成单位: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工业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课题通过对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