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前沿 > 正文
服装车间的工具设备创新
发布时间:2012-03-15    
摘要:全自动专用缝制设备功能齐全、省工省人力,但造价成本偏高,令很多服装企业望而却步,目前总体普及率并不高。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的加入有望使这些高端产品走入“平民百姓家”

  在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各职业介绍所前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类招工信息。眼下,一些纺织服装企业的订单量逐渐增多,生产销售也正在逐步恢复,但是很多企业却在这时遭遇“招工难”。车间里不少设备因为缺少工人而处于停产状态。今后很长时期内,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减少对工人特别是熟练工人的依赖,近年来服装企业纷纷采用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的设备来突破发展瓶颈。与这个趋势相吻合的是,以高效、省人工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产品正在成为缝制设备行业的主攻方向和畅销品种。
  相对于量大面广的平缝机、包缝机等基础品种,自动化专用缝制设备在提高服装生产效率方面更具有典型性。自动化专用缝制设备分为半自动、全自动两种。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且发展迅速的电子锁眼机、电子套结机、电子钉扣机、电子花样机、电子钉裤环机等属于半自动专用缝制设备。全自动开袋机、全自动贴袋机等属于全自动化专用缝制设备。半自动缝纫机需要操作人员将布料拿起,在针的落点附近放好,辅助控制管理布料头,具有自动剪切、设置工艺等功能。全自动缝纫机最明显的特征是,操作人员将布料放好后按“开始”键,机械自动控制布料,缝制结束剪线后,将缝制品依次叠好。
  以高速单线链式线迹绕线结钉扣机为例,它能适应平扣、垫扣(对合扣)等多种钉扣作业,缝速比以往同类机种提高16.5%,还能模仿手工线迹进行钮扣绕线结。苏州圣祖时装有限公司使用该设备后,原手工钉制钮扣的人数下降了一半。开袋是外衣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手工操作需要做以下几个工作:用直尺测量,并用粉笔在开袋位置做好记号,然后边缝边看,到记号处停止;接下来用熨斗将边折好再缝;在口袋全部缝制完后,再用剪刀把口袋中间剪开,然后再剪三角口,一般需剪4刀。而自动开袋机的激光定位功能、自动设定长度功能、边缝边自动折边功能、边缝边开中刀功能、自动堆叠功能,可将上述技术动作组合成连贯的机械动作,将袋盖、嵌线、衣身送上机头后快速缝制、切割一次成型,外观质量齐整划一。一台自动开袋机日产量(按8小时计算)可达1200-2 400个口袋,可代替15名熟练工。
  全自动专用缝制设备功能齐全、省工省人力,但造价成本偏高,令很多服装企业望而却步,目前总体普及率并不高。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的加入有望使这些高端产品走入“平民百姓家”。
  “用工瓶颈”从另一角度说明我国纺织服装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对工人熟练程度的依赖相当高。要摆脱这一现状,设备的改进首当其冲。但是,由于当前生存环境严峻、前景不明朗,服装企业对于新设备的投资意愿明显下降,绝大多数企业希望能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装或通过添加一些辅助装置来提高功效、节省人力。于是,一股由设备经销商和服装工厂维修技术员掀起的旧机器改装潮悄然兴起。
  在服装生产中有许多工序,比如作业要求比较高的止口缝纫、卷边作业等,需要操作工花费较多时间在缝纫前的送料准备工作以及缝纫后的堆料上。如果全凭经验操作,不但生产效率很低,质量也难以保证,无形中还可能会增加成本。但如果对这些设备进行改装或增加相应辅助装置,则可变技术性操作为熟练性操作,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缝纫质量整齐划一,也可降低生产成本,明显提高服装档次。常用的辅助装置有各种定位器、卷边器、打褶器、拖轮、送带机、特殊压脚、自动剪线装置等等。
  以卷边器为例,其主要用途是协助布料的输送,使布料经过辅助器后,能自动随着预定的位置,平放或卷褶缝纫出所需要的式样。尤其在高速缝纫的情况下,辅助装置可以帮助作业者快而准确地满足缝制要求,并且也可以把二到三个工序合并为一次完成,以达到精简工序、节省工时等效果。剪切类辅助装置在包、绷缝机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最为常见的是上、下线剪切装置。一名熟练车工用普通机器缝纫T恤下摆及2个袖口要30秒,加上自动剪切装置后仅需16秒,可提升40%的产能,还可保证品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在德、日等国家,缝制辅助装置的开发早已体制化、产业化,所开发出的品种已达万种以上,很多国际一线品牌的自动化、专用化缝制设备都是由辅助装置在使用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派生而来的。在国内,整机厂家目前对辅助装置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对辅助装置的研制、生产水平远远不如国外,大多数技术难度较高的辅助装置仍主要依赖进口。辅助装置是服装生产中一种重要的补充部件,而改装工艺则能为企业提供最经济的资源再利用价值,它们必将越来越被服装行业所重视。
  智能化整烫吊挂更高效
  在中高档服装工厂,整烫工艺能直接影响到面料的稳定性和服装的立体感。目前,熨斗加烫台的工作模式在服装工厂较为普遍,效率低,对操作者的技巧性要求较高,质量不稳定。
  微电脑控制整烫定型设备可以将这些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率降到最低,而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比如,热熔粘合机能很好地解决里衬粘合问题,只需在电脑中设置一定的温度、压力,经过一定的时间便可完成。这种方法效率高、质量好且稳定。熨烫机成型模具能代替手工熨烫的造型要求,可大幅度减少工艺难度,提高效率,并通过设置最佳温度、湿度等工艺获得最佳熨烫质量。转盘式、平移式整烫机还可实现单工位操作、多工位压烫,一次性定型,省去了后道修整。这些设备目前已在专业西服、衬衫、职业装生产厂家广泛使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微程序控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适用当代高效率、优质量、小批量生产的需要,新的高效率、组合式熨烫设备也将越来越受青睐。立体整烫是这一技术趋势。立体整烫,又称人像蒸汽熨烫,除将衣服挂上与取走的动作,其余全由机械自动完成,广泛应用于各类大衣、外套、内衣等的熨烫。它是利用一种可调节(手工调节、自动调节)、可膨胀的人像袋,在蒸汽及真空的作用下膨胀,从而使服装表面达到一定的温度、含湿量,并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服装达到一定的蒸汽定型效果。以衬衫夹烫机为例,该款产品采用高温油作为传热媒介,使模具表面的温差控制在2-3摄氏度之内。两个中间人像模交替工作,效率提高十分明显。如果常规单模压烫周期为30秒,其中有10秒时间用于摆放,20秒压烫,一个小时完成120件服装的整烫。采用双模双工位压烫后,可以在压烫上一件衬衣时摆放下一件衬衣,每个周期可以节约10秒,这样一个小时就可以压烫180件衣服。单个操作工产量可以提高50%。
  在服装企业的缝制车间,捆包和分包一直被认为是管理困难、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服装部件加工完成后,工厂一般都会采用“批量流水”或“单件流水”的运送方式。由于衣料尺寸、颜色、花样多种多样,每个产品的管理都很繁琐,工序间产品的搬运方法也各种各样。绳子捆扎是目前服装行业最普遍使用的搬运方法,它能缩短部分搬运时间,但仍有80%的时间耗费在缝料的运送上,仅有20%的时间真正用于缝制、熨烫和后整理。随着电脑平缝机以及各种电脑专用机的广泛使用,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于是,一种能缩短生产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自动平衡生产的智能吊挂系统应运而生,可比传统生产模式提高10%-50%的生产效率。
  智能吊挂系统的基本理念是将整件衣服的裁片挂在衣架上,根据事先输入好的工序工段,自动送到下一道工序操作员手里,大幅度减少搬运、绑扎、折叠、剪票据及重复的非生产时间。当操作工完成一个工序后,只需轻按控制钮,吊挂系统就自动将衣架传送到下一个工序站。同时,还可及时提供薪资报表、成本差异分析、每站实际生产现况、每位员工详细薪资资料、潜力产能的分析等等。
  传统的流水作业方式平衡率一般在50%左右,缝制速度快慢不一致,生产效率很低。智能吊挂系统能根据不同缝纫工的工作能力,自动平衡相同工序中不同工作站的工件供应数量。需要调配时,轨道接口会自动接通和分开,不会造成各道工序之间的堵塞。流水线上产品在各工序间每移动一次所需的间隔时间,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效率。换言之,这种生产方式的顺畅与否在于如何让各项分工做到同步化。
  2008年以来,吊挂系统的销量明显上升。企业利润微薄,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企业效益的突破口。吊挂系统是缝制车间实现信息化的唯一装置,因而成为服装企业提效的首选。然而,目前服装企业对于吊挂系统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吊挂的理念以及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是合并、贯穿在吊挂的硬件及软件之中的,如果运行良好能带来无法衡量的价值,但如果选择不慎,后期出现问题,损失也无法估量。企业在选择吊挂系统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投资回报、功能的长期性和完善性以及是否能从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支持。
  我国纺织服装生产行业在旧增长模式下的各项优势正逐渐丧失。在新的产业革命大背景下,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规模,而是企业是否站到新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确实获得了技术创新价值和自主品牌价值。来势凶猛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服装企业该如何科学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构成及影响利润的关键要素,找到生产成本控制的核心思路和关键环节,使企业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下的成本控制问题?200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本刊记者兵分三路,走访了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服装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闻力生,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上海天衣时尚服饰有限公司,以及法国力克、美国格柏、上海和鹰、日本东丽、日本岛精机、杭州爱科、北京日升天辰服装CAD系统供应商等,就“服装生产成本控制”这一热门话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促进上下游产业互动,共度难关。成本的构成要素对于我国服装行业来说,其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成本优势”。但现在这样的“成本优势”正逐渐被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雅莹的面料知识家削弱。在新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成本控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压缩人力、控制浪费,必须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中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内衣面料种类,服装生产企业的成本主要有以下5方面组成:一是服装的面辅料约占总成本的65%左右;二是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15%左右;三是机物料、水、电、汽、交通运输等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8%;四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成本的6%;五是产品外加工费6%。企业产品的不同,各项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一般都在60%~80%之间浮动。
  也有企业把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显性成本包括人工工时、材料耗用量、费用发生额等,隐性面料市场成本也即运营模式、组织协调成本、产出效率等。闻力生教授指出,企业最容易忽略的是产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服装企业这方面做得不好,主要反映在企业技术人员不适应,有的甚至还不知质量与成本关系的重要。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凌军认为,隐性成本中,“时间成本”也很少被纳入到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视野。
  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从企业价值链角度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成本费用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而没有考虑到产品的竞争力,没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没有将成本控制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随着市场透明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可供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讨价还价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企业片面的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或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偷工减料、克扣人员薪酬,最终只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许多服装企业成本控制一直集中在生产阶段。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中小型企业在对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控制是成本控制中最弱的环节。采购面料时,大家为一分一毛相互争执,但是在面料入仓后,生产管理从裁剪、到生产线、到换片就很少有人去严加管控,这给服装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事实上,80%的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就被锁定了。
  设备采购、更新涤纶面料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企业意识到通过更新改造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水平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有些企业对这些高科技工具认识并不深刻,盲目引进,不能使设备很好地发挥作用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闻力生教授认为,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主要是以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省人工成本为目的的,但是设备更新频率过高会造成成本的增长,所以如何控制成本以取得高收益,这是一个成本综合研究的结果,成本的各个因素都要考虑。重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无可非议,但抓设计本身是产品的全过程,事事与成本相关,目前由重生产转向重设计品牌才是明智之举。
  成本核算人才的缺乏。服装生产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既要熟悉服装工艺情况,又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等。而目前,学校基本没有开设这一专业,造成了成本核算人才的短缺,这是服装企业成本控制中遇到的较为显著的难题。
  成本控制的关键
  闻力生教授介绍,企业可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如可用CAD/CAM技术提高工效、节省面辅料;设备更新可提高工效与产品质量;合理的高ep雅莹工艺编制效率可提高工效和产品质量、节约人工;创新面辅料和创意时尚文化设计可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附加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企业实行非专业业务外包或租赁也可降低成本,等等。
  成本控制的内容很多,能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的手段也很多,但如果企业控制成本不分轻重,不加区分地都花大力气进行成本控制,往往达到的效果不一定好。抓住控制成本的主要方面,企业的成本计划一般就不会突破,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也就比较容易达到。服装属于升级换代比较快的产品,产品的设计也就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对服装企业来说,研发技术部门对其他部门产生的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研发设计环节发生的成本费用虽然仅占全部成本的5%~10%,但是产品80%的成本却在设计环节针织面料知识大全就已经被确定了。
  首席设计师能够严控产前技术准备前期的价格控制成本,这一源头把控好,就能够以现有的产品市场价格倒推原始成本平车 针织面料核算来达到控制执行的目的。如果这一级操作控制不好,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成本控制。研发技术部分中制版和排料两项工作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制版的周期直接决定出样衣的速度,也直接考验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接单能力。而排料则直接影响到面料的消耗和裁片的精确性,进而影响到缝制的质量。裁剪刀的余位根据排料图上各块纸样之间的空位和裁剪刀的宽度而定,如果裁剪刀活动的空间不足,会影响裁剪的准确性,但余位太多会导致布料的浪费。
  有效的成本控制关键还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效率提高,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或者相同的时间减少员工数量,这样就能减少人力成本和其他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扩大了产能,增加了产出,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