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正文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在天津构建 节约淡水3200万吨
发布时间:2012-01-12    
摘要:随着作为天津市六大科技园区之一的杨家泊水产科技园正式启建,天津滨海新区的渔业升级也有了重要载体。通过“循环”理念对水产养殖“质”与“量”上的带动,以及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滨海新区将加速打造北方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技术“输出地”。

  随着作为天津市六大科技园区之一的杨家泊水产科技园正式启建,天津滨海新区的渔业升级也有了重要载体。通过“循环”理念对水产养殖“质”与“量”上的带动,以及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滨海新区将加速打造北方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技术“输出地”。
  “循环”系统节约淡水3200万吨
  “循环”将成为杨家泊水产科技园最重要的关键词,并凸显出其生态效益。目前,园区已经就近与北疆电厂达成了合作,将电厂进行海水淡化后产生的大量高温和高盐尾水加以利用,使其替代卤水作为养殖用水资源。除了与园区外部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关系,园区内部也将具有封闭的循环体系。“传统的养殖方式每天需要换水8遍~12遍,而现在每天只需补充10%的水。”海发公司经理杨永海介绍,海水在封闭的系统中经过层层净化并循环流动,流失水量将大幅降低。同时,园区内还将建设一个联通所有养殖车间的大型沉淀池,鱼类的养殖尾水还可以进行贝类和虾类的养殖,经过沉淀和贝类净化的水又可以重新回到车间用于养殖。通过车间“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园区与电厂间的外部“大循环”,遍布园区的循环系统让园区年节约淡水3200万吨。
  屋内养殖,屋顶发电。华电集团已经“盯上了”园区养殖车间的屋顶,将在此铺设年均上网电量5500万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设备,做足园区水能和太阳能的绿色经济文章。
  推行“循环”实现养殖工厂化
  “目前杨家泊镇有近半的人口都在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全镇的水产养殖面积也占到了汉沽养殖面积的一半,但主要采用的还是‘卤水+地下淡水+温室大棚’的传统模式。”新区农业局渔业畜牧处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尽管养殖规模较大,但传统养殖对地下水资源的掠夺非常严重,转型升级仍是摆在杨家泊镇和新区水产养殖业面前的最主要课题。
  按照规划,园区一期投用后即可实现年产海珍品9600吨,这个规模相当于目前新区水产养殖规模的一半。而除了“量”上的增长,真正实现“质变”的还是循环水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据立达海水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彦怀介绍,通过新建和改造,杨家泊的养殖企业将全面推行循环水工厂化,每平方米养殖水面可实现产量30千克以上,这相当于池塘养殖一亩的产值。
  加强战略合作提升对外辐射能力“此前杨家泊镇就进行了封闭式高密度东方对虾养殖项目技术攻关,通过河豚鱼套养东方对虾的方式,曾经创下单位亩产1030千克的全国纪录。”据介绍,由于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杨家泊镇此前就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天津水产研究所在多项养殖技术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此次,通过园区载体,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将大大提高,而依托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关系,园区也将重点强化从育苗与养殖之间的中试环节,单独新建2万平方米的中试车间,使其成为各项创新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的平台,提升技术对外辐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