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中国并联机器人的强强联合
发布时间:2014-10-23     作者:www.planteng.cn
摘要: 可喜的是,在并联机器人这个充满潜力的新兴领域,也已经有“中国力量”的身影登上竞技舞台,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就成为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打造出真正代表中国本土实力、符合全球标准的并联机器人产品,新松机器人与全球电气与能效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进行了强强联合,率先走出了一条创新研发与合作共赢之路。

  当前,新制造业浪潮正在为中国的众多产业带来改变,很多人已经开始结合今天的技术趋势,描绘未来的产业蓝图。也许,很多人想象中的“无人化工厂”、“机器人替代人”等场景的实现还尚需时日,但众多新兴的智能设备,却已经悄悄地登上了行业的舞台。在这方面,并联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提到这类外形酷似“八爪鱼”的并联机器人,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由于从2012年,这类新的工业机器人才全球解禁,所以在工业机器人家族中,它还只是一个新成员。事实上,凭借着紧凑、高速、精确的特点,这种并联机器人已经开始在食品包装、电子制造等领域大显身手。

  中国力量进军机器人新领域

  可喜的是,在并联机器人这个充满潜力的新兴领域,也已经有“中国力量”的身影登上竞技舞台,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就成为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打造出真正代表中国本土实力、符合全球标准的并联机器人产品,新松机器人与全球电气与能效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进行了强强联合,率先走出了一条创新研发与合作共赢之路。

  新松并联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邱继红博士告诉工厂工程网记者:“我们注意到并联机器人近年来发展非常快,是有现实的推动因素的。一方面,制造业的人工成本在不断地抬高;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工业机器人在效率、精度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使市场对并联机器人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中国的企业必须有能力拿出产品去竞争这块市场。”

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新松机器人公司开始寻求符合其要求的合作伙伴。他们在机器人行业的丰富经验和雄厚的研发能力,为国产并联机器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能在自动化领域寻找到一家资深的合作伙伴,无疑将让他们的潜力更好地迸发出来。

  而施耐德电气,最终成为了这样一家颇似“及时雨”的合作伙伴。

  解决方案与行业经验缺一不可

  据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机器人业务发展经理吴玉华介绍,施耐德电气为新松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方案基于PacDrive3高端运动控制平台,通过软件库中的各种转换模型、控制模块以及丰富的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在PacDrive3平台上集成并联机器人以及第三方机械等多种不同结构的机械手,满足OEM设备的多样化需求。

  而在核心的运动控制性能上,以LMC运动控制器、Lexium驱动器和高动态性、高精度伺服电机担纲的运动控制系统首先为新松并联机器人的速度、精度等性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首当其冲的性能挑战迎刃而解。

  有了优秀的产品平台,还只是为机器人产品的成功打下了一半基础。并联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要面对很多不同行业的需求,这就需要设备制造商深入体会用户行业的经验,完成“考题”的下半部分。伴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施耐德电气和新松的合作也开始面对实际应用,体现在对具体行业细节的解读上。

  例如,食品行业正是新松机器人和施耐德电气合作研发的并联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典型应用,该行业在原材料快速处理、生产流水线效率急速提高的基础之上,还拥有卫生、环境等严苛的要求和限定。据吴玉华介绍:“针对这些行业特殊要求,施耐德电气还可以协助新松提供符合食品等级要求的机械部件,比如独特的非碳纤维材质和免润滑轴承等,帮助新松并联机器人达到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合规性。”不难想见,对于越来越注重食品药品安全的国内市场来说,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新松产品的适应能力。

  由于新松自主研发的国产并联机器人可谓“初出茅庐”,迫切需要吸收各个行业的应用经验,所以施耐德电气会拿出在以往各行业积累的一些行业知识,与新松进行分享,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建议。在这种支持下,新松拓展新行业的步伐无疑将更加自信。邱继红博士谈到:“我们还在不断发掘并联机器人的新市场,甚至将扩展到农业等一些全新的领域中去。新松将把深刻钻研行业特点的路一直走下去。”

  强调互联趋势 意在长远

  不难看出,并联机器人作为一款方兴未艾的智能化设备,在新松的规划中绝不仅仅是一款普通的机械产品。这类创新的机器人设备,是新松未来“智慧工厂”图景中的一块重要拼板,也是新松践行“中国智造”的一条清晰路径。

  施耐德电气与新松这对合作伙伴,在战略上恰恰有着共通之处。将PacDrive3平台包含在内的施耐德电气MachineStruxure解决方案平台,同样越来越强调智能设备协同互联的重要趋势,并在其解决方案架构内全盘打通了对工业以太网的良好支持。这一思维,恰恰可以在将来为新松描绘的“智慧工厂”产业前景提供互联与协同方面的有力支撑。

  我们相信,对这两家目光远大的企业而言,合作创新的路途还将长久延续。